值得关注的重磅金融数据和动态背后,揭示了哪些经济信号?

2022-08-15 18:26:36 见圳美好.

1

2022年下半年的中国经济“开局小考”,情况如何?

2022年中国经济下半场的开局“小考”,7月份中国各项主要经济数据在8月15日公布了:

在经历过6月超预期的信贷增长后,7月金融数据全面回落,新增社融创6年新低。

8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7月主要金融数据。综合市场分析看来,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和新增社融大幅低于市场预期,反映出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偏弱,复苏基础有待夯实。

下阶段应继续落实好各项稳增长措施,特别是要加强财政、货币、产业、就业等政策的协调配合,稳外需、扩内需,促消费、扩投资,支持信贷有效需求回升。

图片来源:央行官网

2022年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561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191亿。

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6790亿元,同比少增4042亿元。相较6月28100亿元的新增规模,更是缩水超2万亿元。

在财政、货币政策持续发力下,7月M2同比继续走高。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57.81万亿元,同比增长12%,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6个和3.7个百分点。

1-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1.7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89万亿元。

在6月双双创下历史同期新高后,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长大幅低于市场预期。

太复杂的数据分析意义不大,直入主题,直击本质,结论并不复杂:

1、从分项结构看,实体经济信贷和企业债券发行成为拖累,反映实体融资需求偏弱和政策靠前发力导致上半年融资需求出现一定“透支”。但单月新增社融和信贷数据波动一般都比较大,从社融存量来看,同比增速10.7%并不低,与名义GDP增速继续保持匹配。

社融乏力,金融空转,民间投资和企业扩张均处于相对低迷和谨慎的阶段,7月份谈经济全面复苏为时尚早,后续中国经济进一步复苏需要时间和过程,主要还是市场的信心和预期需要得到恢复和夯实。

2、7月国内新增人民币贷款同比明显少增。

7月住户贷款增加1217亿元,比上年同期少增2842亿元,居民贷款需求回落。其中,短期贷款减少269亿元,反映消费贷款意愿下降;中长期贷款增加1486亿元,较上月少增2680.72亿元,说明房地产市场仍在触底过程。

7月份中国房地产领域的“抱团停贷”事件的爆发,对中国楼市的信心造成的冲击影响得到了体现。同样也是信心层面的问题。

而人民币贷款里面的企业贷款,则体现出了明显的票据冲量,债务置换图指标的特征:

7月份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2877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3546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459亿元,票据融资增加3136亿元。

票据融资增加3136亿元,比上月和上年同期明显回升,反映当前企业融资需求不足,票据融资冲规模情况再次显现。

3、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通胀高位运行的背景下,央行近日提出我国所面临的结构性通胀压力可能加大。

货币政策已阶段性完成“靠前发力”的使命,在内外部掣肘因素增多、不过度追求经济增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环境下,总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继续发力的必要性不强,短期内再度降准或下调政策利率的概率较小。在“不超发货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前提下,后续将抓好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实,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发力支持基础设施领域建设,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力争经济运行实现最好结果。各项结构性再贷款工具和开发性、政策性金融工具发力,将成为下半年信贷的重要支撑。

简单一点来说,央妈的钱是管够还有盈余的,但是宽货币到宽信用,这个过程的发力,将成为2022年下半年中国经济的关键主线。现在中国金融的关键问题,是存量分配和调用不灵活,积极性不足,而不是增量跟不上的问题。

对于中国2022年接下来的经济环境能够带来哪些启示?

1、房价以稳为主,市场将在政府保交楼的执政落地下震荡恢复,没有资金增量支持的房地产经济,没有多少太多的想象空间。

2、对于金融市场而言,如果接下来中美关系没有发生逆转,那么出于谨慎的考量,中国股市不具备全面上行,爆发行情的想象力,更多的就是以板块轮动,轮流吃饭的表现为主。

值得关注的是,股市作为直接融资渠道,无论是效率还是成本都远远高于传统金融渠道,所以对于2022年下半年的股市情况来看,一个抽水需求比炒作热情要高的市场,需要理性谨慎。

3、中国这一轮经济复苏所需要的时间和过程,或将超出很多人的预期,乐观是没有错的,积极也是需要的,但是现实也是要正视的。

总的来说,继续做好还要过一段不短的苦日子准备,无论是心态上,行动上,还是物质上,都需要。

2022年,稳住,保守一点,并不丢人,甚至还能够赢过绝大多数人,很多行业,以及市场。

金融数据的意义,在于揭示趋势,不要和趋势为敌,不要心存侥幸,才是正途。

2

资本市场重要动向:“中字头”集体美股退市,释放了什么信号?

8月12日收盘后的重磅,莫过于多家大块头相继发布公告宣布,拟将美国存托股从纽交所退市。

截至目前,这个名单已经有: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人寿、中国铝业、上海石油化工股份等。

字少事大,有依有据,值得关注:没什么太复杂的原因,中国在台海地区向全世界宣誓台湾省的归属所有以后,在军事和舆论战场都处于吃亏下风的美国,绝对不会心甘情愿接受现实,承认事实。

拥有美元霸权和金融优势的金融市场,很有可能成为美国针对中国发起反制和伸出黑手的重要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次都是中国的“中字头”企业自愿从纽交所退市。

证监会回应:上市和退市都属于资本市场常态。这些企业做出退市选择是出于自身商业考虑。

它们都在多地上市,在美上市的证券占比很小,目前的退市计划不影响企业继续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融资发展。

有俄罗斯的前车之鉴摆着,有些风险,理当未雨绸缪。

3

时隔8年,零首付再现一线城市:中国经济的顶梁柱也急了?

楼市成交低迷,深圳“零首付”重出江湖。

8月11日,深圳龙岗信城缙悦城“零首付”的广告在房产中介的朋友圈流传。“零首付”刚被流传半天,信城缙悦城的房源即被相关部门锁定,不能正常售卖。

在销售低迷的当下,为了资金回笼,开发商用尽了手段吸引购房者,今年以来,深圳已出现过首付分期的情况,不过,第二天就被开发商发文否定。尽管知道在首付资金上做文章存在风险,但仍有楼盘以身涉险,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背后或是开发商的无奈。

既然已经取消了,那么就没有必要展开过多分析了,关键是,要看到时隔8年,零首付再现一线城市这件事,背后所折射出来的深层次的一些本质东西:

零首付管用吗?当然不管用。不仅不管用,在经济承压,充满不确定风险的背景之下,这种手段堪称现代版的“饮鸩止渴”。

零首付的本质是加杠杆,要么通过减轻购房者的前期负担,加重后期负担实现。

要么就是变着法子,让原本不具备购买力的群体强行上车,实现风险转移。

目前被传出的一些城市的零首付项目,大多都是以首付分期的方式进行。

前期虽然零首付,或者一成首付,但房子总价不变的情况下,贷款只能增加,加重后期负担。

在当下的大环境下,怎么可能管用?

部分中产阶层,正在提前还房贷,谁还愿意背负更多房贷去买房。

实际上,从蟑螂定律就能知道,这绝对不是独立情况,而是已经具备一定规模效应的灯下黑普遍现象了。

中国的房地产经济,从澎湃火热,一飞冲天,也到了回归落地那个关键拐点了,当然,还是有很多中国普通老百姓,对于房地产经济是有想象力和现实期盼的,这并不矛盾。

很多有这样的想法的人会有这样的现实疑问,那什么时候才是入场的好时机呢?

很简单,下行阶段未落地以前,按兵不动,风险出清行业稳定,动手不迟。

还在下行,谈什么抄底?戒骄戒躁,市场以上的行业层面风险,不能依赖市场就完全消化(烂尾楼就是典型风险)。

所以,房子这个东西,楼市这个市场,还有房地产这个行业,后续如何,在落地以前讨论,没有多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