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元勋珍贵文物在中物院亮相

2021-10-26 23:32:57 中国青年报

10月26日,四川绵阳,“两弹一星”功勋厅,一位参观者在端详“两弹”元勋王淦昌的物品。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鑫昕/摄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四川绵阳10月26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鑫昕)于敏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邓稼先的私人印章、彭桓武的手表、郭永怀的徕卡相机……10月26日,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以下简称“中物院”)科学技术馆,一批珍贵的文物与公众见面。

这些文物都与在中物院工作过的9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有关。今年,中物院在其科学技术馆新建了“两弹一星”功勋厅,专题展陈9位核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及部分工作、生活实物。

其中,多件文物为首次亮相,比如朱光亚使用过的望远镜。朱光亚的儿子朱明远说,这是他第一次看到父亲使用过的望远镜。他相信父亲在领导核试验工作中会用到望远镜,但过去他从未见到过。

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郭永怀在1968年11月3日给女儿郭芹的一封回信,曾在一些文艺作品中多次被提及,颇受关注。写完那封信32天后,郭永怀因飞机失事而遇难。在“两弹一星”功勋厅,这封信的原件亦首次公开展示,信中表露的父女之情令人感慨。

9位科学家的后人应邀出席了当天举行的“两弹一星”功勋厅开展仪式。金属物理学家陈能宽的胞妹陈能淳得知“两弹一星”功勋厅开展的消息,非常高兴。她委托女儿唐红灵致辞说,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能让人们铭记科学家的崇高精神和非凡贡献,也能激励我们乃至后辈不断进取、奋勇向前。

中物院党委书记杭义洪说,厅内展陈的家书、手表、相机等珍贵的历史文物,来自“两弹”元勋家人和朋友们的慷慨捐助。这些历史文物跨越时空,见证了“两弹”元勋放弃国外优裕生活、奔赴祖国需要,扎根戈壁深山、潜心科研攻关的峥嵘岁月,凝聚着老一辈科学家无私无我、以身许国的精神品格。

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中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其中于敏、王淦昌、邓稼先、朱光亚、陈能宽、周光召、郭永怀、程开甲、彭桓武等9位科学家曾经在中物院工作过。


10月26日上午,四川绵阳,“两弹一星”功勋厅开展仪式上,中物院党委书记杭义洪(左一)和“两弹”元勋家属为展厅揭幕。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鑫昕/摄


10月26日上午,四川绵阳,“两弹一星”功勋厅开展仪式上,程开甲的女儿程漱玉(右)和中物院党委书记杭义洪交流。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鑫昕/摄


10月26日上午,四川绵阳,“两弹一星”功勋厅,郭永怀的侄孙郭涛在拍摄郭永怀的照片和生前事迹介绍。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鑫昕/摄


10月26日上午,四川绵阳,“两弹一星”功勋厅,一位参观者在邓稼先的展柜前。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鑫昕/摄


10月26日上午,四川绵阳,“两弹一星”功勋厅,朱光亚的儿子朱明远端详父亲的照片和物品。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鑫昕/摄


10月26日上午,四川绵阳,“两弹一星”功勋厅开展仪式上,“两弹”元勋家属在“两弹一星”功勋厅。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鑫昕/摄


10月26日上午,四川绵阳,“两弹一星”功勋厅,周光召使用过的计算尺与手摇计算机。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鑫昕/摄


10月26日上午,四川绵阳,“两弹一星”功勋厅,于敏的展柜里陈列着他获得的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鑫昕/摄


10月26日上午,四川绵阳,中物院科学技术馆里展示了习近平为于敏颁发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证书的照片。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鑫昕/摄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