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如何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这场论坛上专家们这样说

2021-10-26 23:01:20 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杨芮雯

10月26日,由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共同举办的以“创新驱动引领四川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届四川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专家论坛在成都举行。“科技自立自强成为决定我国生产和发展的基础能力。我们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驱动发展,这是第一动力”,论坛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新华表示,创新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举措,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原则。他指出,中国目前迫切需要更多的资源、生态环境、清洁高效管理等绿色科技领域的创新突破。

作为天府之国,同时作为全国资源和能源大省,四川应该如何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塑造发展新优势?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制革清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石碧围绕《创新碳中和技术,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西南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顺洪围绕《发挥四川综合优势,推动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作了讲话;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申恒涛围绕《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社会高质量转型发展》给出了建议。

中国工程院院士石碧:

四川正重点开展“资源碳中和关键技术”研究

四川如何创新驱动助力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据石碧介绍,目前四川建设了四川省碳中和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开展了“资源碳中和关键技术研究”,力争为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技术支撑,促进我省抢占相关产业的制高点。石碧解释,资源碳中和即为通过强化生物质资源(如秸秆)、废弃有机材料(如塑料)、二氧化碳资源等利用,实现从地下化石资源向地表二次资源转型,促进碳减排约25%左右。四川生物质资源丰富,利用废弃有机碳源制备大宗材料和燃料化学品,能有效支撑四川先进材料、能源化工、食品饮料、装备制造等万亿级产业低碳发展。

“我们接下来的目标是构建生物质原料替代技术创新链,其中碳减排与长远支撑重要关键产业发展相结合,我认为这对四川实现碳中和发展有着重要推进作用”,石碧表示,以川大为例,目前正深化校地和国际合作,其中川大与中石化共建“四川大学-中国石化CCU及CO2矿化利用研究院”、与德国共建”清洁能源”创新平台,承担了3项相关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绿色化学与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山地资源过程与生态安全创新引智基地”。

西南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顺洪:

打造高温超导磁浮技术新品牌 推动四川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

如果通过创新驱动推动四川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王顺洪首先列出了四川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潜质:全省公路总里程达39.4万公里,排在全国第一位;高速公路里程突破8100公里,排在全国第三位。他表示,四川轨道交通发展有着重大机遇,根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颁布,成渝地区将作为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其中正在规划建设中国首条时速400公里线路——成渝中线高速铁路;支撑两区发展,形成成渝一小时交通圈。不仅如此,根据发布的《加快建设交通强省的实施意见》,要求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省,出川大通道达94条,形成万亿级交通产业集群。

“有了以上优势和机遇,四川要大力发展绿色轨道交通,倡导低碳出行,从而实现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王顺洪表示,首先,作为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同时也是修建在全球新构造运动量最为活跃区域的长大干线,四川应该举全省之力支持参与到川藏铁路建设;同时,四川应该发展更为方便快捷、绿色环保的轨道交通,王顺洪介绍,2021年1月,世界首条高温超导高速磁浮工程化样车及试验线在西南交大正式启用。不仅如此,他透露,西南交通大学研发了一种占地少、投资小、绿色环保的新能源悬挂式空中铁路交通技术,并在成都建成世界首条新能源悬挂式空铁试验线。


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申恒涛:

AI是数字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加速器

“我认为四川数字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离不开AI技术的推动”,申恒涛说道。如何能实现四川数字经济高质量的发展?他提出两个方面:第一,提高政府企业的运营效率,第二就是提高产业融合和创新的效果。简单而言就是要提升效率,提升效果,从而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经济发展的新格局,推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以及构筑国家的竞争性优势。“这就离不开人工智能赋能,并且我认为应该让人工智能赋能各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申恒涛举例,当一个本土小企业想把一些AI技术应用到业务中,但同时缺少人工智能人才时,可以通过人工智能赋能公共技术平台上,把AI穿插进相差业务流程当中,从而实现业务的数字转型。

同时,他指出四川目前存在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小、龙头企业少、专业人才不聚集等发展劣势。对于四川AI产业发展,申恒涛提出了相关建议:设立30-50亿大规模AI产业发展投资基金,重点投资本地AI企业;培养本土AI龙头企业,产生AI产业聚集效应;同时制定行业特色人才计划,吸引杰出AI人才来川发展;还要进一步提升电子科大、川大等高校AI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