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展示抗震救灾能力水平 深圳地震应急综合演练成功举行

2021-10-20 07:14:39 南方都市报

嘉宾现场观摩应急装备。

主演练场模拟了地震会商、紧急疏散、人员搜救等科目。

主演练场模拟了地震会商、紧急疏散、人员搜救等科目。

为深入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提升深圳市现代化抗震救灾能力水平,10月19日下午,深圳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组织开展了“深圳市2021年地震应急综合演练”。据悉,本次演练是自2019年机构改革以来,深圳市抗震救灾指挥部首次举行的大规模实兵检验性演练。演练出动各类应急力量3000余人,各种抢险救援装备近300台,同时演练也应用了一批新技术、新装备。

实兵演练展示深圳抗震救灾水平

19日举行的演练模拟深圳盐田附近海域突发5.9级地震,地震波及全市,部分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建筑物破坏、人员伤亡、山体滑坡、地面坍塌,部分道路、水、电、油、气、通信中断,地铁全网停运等场景。

在此背景下,演练共设置了近30个科目,检验组织指挥、协调联动、快速反应、应急救援和通信保障能力,从而达到“练预案、练指挥、练流程、练队伍、练保障”的目的。

演练采取“1+1+10”的模式,即在盐田区设立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统辖11个区的抗震救灾工作。主演练场模拟了地震会商、紧急疏散、人员搜救、基础设施抢修等科目,分演练场则演练了地铁停运疏散、重要经济目标防护等科目。

深圳市应急管理局(市地震局)地震和地质灾害处处长邹从学介绍,此次演练对标实战要求,实战指挥、实兵投送、实地展开、实际处置,以抗震救灾全流程、全要素为主线,按照统一指挥、综合协调、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原则统筹全市开展抢险救援行动。

演练充分检验了深圳市应急资源统筹运用的效能,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磨合指挥协调机制,增强抢险救援能力,充分展示了深圳市抗震救灾的能力水平。

防灾减灾大型装备亮相吸睛

演练当天,深圳市应急管理局(市地震局)在盐田主演练场还进行了防震减灾科普宣导与应急救援装备技术展示。

展示共分为“2021年深圳防震减灾知识‘五进’成果展示板块”、“防震减灾实物案例及新技术板块”、“防灾减灾大型装备板块”、“防震减灾科普互动体验板块”四大板块内容。

在防震减灾实物案例及新技术板块,展品数量达百余种,涵盖监测探测、应急救援、通信保障、家庭备灾装备四大类装备。在防灾减灾大型装备板块,现场展出一批大型车辆,包括地震应急救援车、森林消防水车等,让参与人员近距离感受深圳不断推进的应急能力水平。

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举办防震减灾科普宣导与应急救援装备技术展,推进深圳防震减灾科普内容规范化、科普形式创新化、科普宣传多样化、科普服务精准化,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险技能,营造“防震减灾 全民行动”的浓厚氛围。

宁可有备无震,不可震而无备

在不少深圳市民看来,地震灾害似乎是很遥远的概念。但其实处于东南沿海地震带的深圳,具有发生中强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和潜在危险,也是国家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

据记载,1980年以来,截至2021年8月,广东省地震台网和深圳市地震台网共记录到深圳发生地震90次。最大地震震级为1999年9月30日大鹏半岛发生的3.9级地震。

深圳虽然没有发生过破坏性地震,但曾多次受周边地区地震波及,特别是东南沿海地震带发生的多次中强地震影响,如1918年汕头南澳7.5级地震、1969年阳江6.4级地震、2012-2013年河源地区数次4级以上地震等,深圳普遍有感。

地震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灾情复杂,往往在瞬间带来毁灭性灾难。因此,树立“宁可有备无震,不可震而无备”观念,做好防震避震工作非常重要。

在此背景下,深圳市应急管理局(市地震局)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打基础、补短板、强弱项,不断提高深圳防震减灾能力和工作水平。

扎实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一旦灾害发生,应急避难场所将第一时间发挥重要作用,为市民提供疏散和避难的场所。近年来,深圳市应急管理局(市地震局)扎实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进一步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增强抵御灾害事故的整体能力。

据介绍,应急避难场所一般建在城市的公园、绿地、广场、大型体育场、学校操场等处。目前,深圳正常开放的室外应急避难场所447处,室内应急避难场所663处。其中,莲花山、大沙河、荔枝公园三个超大型地震应急避难所,共可容纳35万人。

为便利市民查询,深圳的应急避难场所信息全部上网。市民利用腾讯地图软件,搜索“室外应急避难场所”,便可迅速导航定位最近的应急避难场所。此外,通过“深圳市应急管理局”官网,也可快速查询全市应急避难场所详细地址信息。

值得一提的,还有应急避难场所智慧系统设备的建设。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应急避难场所智慧化管理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基础上的管理模式创新,可以实现对福田区室内、室外应急避难场所进行视频实时监控、避难人数统计、设备状态及维护管理、救灾物资接收及发放管理,志愿者管理、宣传等功能,实现避难场所智慧化管理。

通过智慧管理平台,各避难场所分布、仓库物资及抢险队伍等应急处置相关信息实现“一图呈现”,全面提高应急管理效能和协同作战能力,牢牢把握应急管理的主动权。

线上线下全覆盖开展防震减灾宣传

2021年,深圳围绕国家、省、市关于新时代防灾减灾科普工作的要求,深入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五进”活动。

针对防震减灾科普工作,深圳市应急管理局(市地震局)打造了防震减灾“三个一”宣教品牌体系,推进防震减灾科普教育“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险技能,营造全民参与防灾减灾科普工作的浓厚氛围。

今年以来,深圳市应急管理局(地震局)创新科普形式,制作了一批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精品,包括电子类手绘漫画海报、秒懂视频以及纸质的科普读本、全彩漫画等内容,开展的一系列线上线下科普宣导活动覆盖5大场所,举行了十多场活动,传播影响达数十万人次。

为超大型城市治理贡献深圳智慧

深圳市应急管理局(市地震局)坚持预防为主、防范风险、综合减灾,以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持续做好全市地震监测预警、灾害防御和应急救援工作。

据了解,接下来该局将加强地震监测预报预警、推进地震灾害风险普查、推进房屋设施抗震加固、推进地震应急信息化和深化应急改革助力防震减灾工作有效落实等方面工作。其中,为增强科技自主创新,提高地震应急的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组织开展《深圳市应急管理信息化顶层设计及三年规划(2022-2025年)》编制工作。

力争将地震灾害动态风险“一张图”系统和智慧地震应急系统建设纳入规划,以信息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提高应急管理监测预警能力、监管执法能力、辅助指挥决策能力、救援实战能力和社会动员能力,绘就“国内标杆、先行示范”应急管理发展蓝图,为全国超大型城市治理贡献深圳智慧和深圳方案。

文/图:程昆

制版:柴华 刘艳兰 刘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