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壁上的清洁工:背后是滚滚长江,用手一点一点抠出垃圾

2021-08-25 12:10:58 上游新闻

上游新闻记者  王渝凤 文 通讯员 余飞 谭明伟 图

随着洪水的逐步退去,裸露在露天坝的岩壁远远望去有些“刺眼”:嵌入石缝里的塑料口袋、挂在枝头的破衣服、已经失去原形的塑料水瓶......

九龙坡区谢家湾街道环卫管理人员张成文介绍,这处紧邻长江的岩壁高30米,倾斜度达60度,最陡峭的地方甚至高达90度,由于岩壁清洁难度大,因此也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

▲岩壁很陡峭

据了解,这段岩壁归属于九滨路健身步道,紧靠长江谢家湾段,深受市民喜爱。该段起于九龙坡区龙凤寺止于建设码头,全程0.8公里。平常,环卫工人会对步道进行一月一次的清理,而这块岩壁,只有在每年退水之际,才能由环卫工人下沉到岩壁上清理,仅是每个月日常清理出来的垃圾,就会超过一吨。

8月20日早上8点,九滨路江边。距离江面20多米的岩壁,是整段岩壁最为陡峭的一段,几乎达到直角,而背后,就是滚滚的长江。

▲另一个角度看这面岩壁

环卫工乔云喜和高志宏站在岩壁上的堡坎旁,开始系保险绳。

▲乔云喜(右)和高志宏(左)互相帮忙系保险绳

原计划,乔云喜和高志宏都要下到岩壁去捡垃圾,但这处往年进出相对容易的岩壁,今年因为修建了一处堡坎,变得困难了许多。

“我们要爬过这个堡坎再下去,如果两个人都下去,工作效率不一定有一个人高,而且安全系数可能也要小一些。”张成文告诉记者,经过商议,决定让乔云喜下到岩壁上,高志宏则在上面帮忙固定保险绳的牵引绳。

▲在堡坎上方负责固定保险绳的高志宏不停望下方乔师傅

乔师傅的身段非常轻盈,对于这段岩壁,他已经“轻车熟路”了。翻阅堡坎的围栏,他慢慢来到岩壁上,记者从岩壁上方看到,岩壁上自然形成的路非常狭窄,有的甚至放不下一只脚。为了便于在岩壁上行走,乔师傅的双脚非常灵活,不断地变换来变换去,“跟猫儿走‘一字步’没得啥子区别。”站在堡坎上负责固定保险绳的高师傅说。

不过上午8点过,太阳已经让整个城市的空气变得燥热,但相比暑期,他们还是觉得凉快了许多。

这些嵌入岩壁的垃圾,并非一日而形成的,也不一定是游客带来的,它们可能来自上游很远的地方。“每年春季开始桃花汛,然后几波洪峰,上游的垃圾会被江水裹挟着往下游走,而岩壁上的石头、树枝将它们挂住后,它们就在这里‘安家’。”就像垃圾的奇幻漂流一样,这些垃圾来到九龙坡以后,最终会被环卫工人带走,将它们进行统一的处理。

各种颜色的塑料口袋、塑料碗、破衣服、塑料瓶,一看,就知道,这一定是一个生意比较红火的沙滩留下来的,对于每年都能在这里捡到类似的快餐垃圾,张成文说,“及时将它们清理走,避免来年洪水又将这些垃圾带到下游。”乔师傅左手撑在岩壁上,弯着腰用右手将这些嵌入泥沙里的垃圾抠出来,然后又把它们统一到放到自己随身携带的口袋里。

▲一手撑着岩壁,一手抠出垃圾

▲手抠出来的岩壁的垃圾

已经工作了两个小时的乔师傅提着满满的一袋垃圾,沿着保险绳往回走,衣服被汗水彻底浸湿了,头顶到脖子,全是汗水。

▲高师傅倒水让乔师傅洗个脸

打开一瓶矿泉水,乔师傅并没有急着一口喝下去,“慢慢喝才解渴,休息一会儿再下去,这样效率高,身体也不容易出毛病。”

▲乔师傅慢慢喝水,才解渴

喝水后,休息了几分钟,乔师傅又翻越护栏,开始新一轮的垃圾清理,整个捡垃圾的工作时间在8个小时左右。

相关新闻:

联动上游清漂,还母亲河一张清洁的面孔

今年3月1日,作为我国第一部流域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正式施行。

重庆作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最后一道关口,在长江大保护和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肩负着重大责任。

为了让长江变得更美丽,在沿江两岸消落带治理方面,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深入研究消落带生态修复、绿化美化景观构建等工作。

未来,重庆将继续开展水域清漂保洁“大扫除”行动,建立重庆与上游省市清漂保洁联动机制,强化源头治理,形成层层拦截、齐抓共管、协调一致的工作格局。根据季节更替对水域环境的不同影响,分类施策、妥善应对,重点解决春秋季节支次河流水生植物易发多发、退水期消落带易受感染、洪汛期和蓄水期漂浮垃圾量大易聚集等突出问题,实现长江干支流常年“江清岸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