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点名!新一批枢纽名单出炉,八大区域被委以重任

2021-06-18 02:42:32 小景儿爱财经

文丨西部菌

中国经济“四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已经确定。但在一些领域,有些地方正在被赋予与“四极”等同重要的定位。

日前,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在回答提问时指出:

按照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工作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布局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

目前,8个国家枢纽节点正在抓紧编制相关建设方案,细化完善内部规划布局和政策改革举措。

8个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其实并不是首次亮相。上个月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发布的《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就已经明确:

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 区、成渝,以及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布局建设全国一 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发展数据中心集群,引导数据中心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化发展。

这是国家“东数西算”工程迈出的重要一步。具体对各地来讲,又到底意味着什么?

01

要指出的是,虽然上述八大区域(省份)都被明确为建设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但是,根据实施方案,它们的定位还是有明显差别的。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也即“四极”,是用户规模较大、应用需求强烈的节点。

它们的主要使命是——重点统筹好城市内部和周边区域的数据中心布局,实现大规模算力部署与土地、用能、水、电等资源的协调可持续,优化数据中心供给结构,扩展算力增长空间,满足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实施需要。

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则是可再生能源丰富、气候适宜、数据中心绿色发展潜力较大的节点。

它们的使命是——重点提升算力服务品质和利用效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夯实网络等基础保障,积极承接全国范围需后台加工、离线分析、存储备份等非实时算力需求,打造面向全国的非实时性算力保障基地。

同样是国家枢纽节点,为何为出现这样的定位差异,这里就要提到一个背景——中国数据中心的布局存在明显的供需失衡问题。

比如,东部地区数据应用需求大,但能耗指标紧张、电力成本高,大规模发展数据中心难度和局限性大;而一些西部地区可再生能源丰富,气候适宜,但存在网络带宽小、跨省数据传输费用高等问题。

通俗讲,“四极”建设枢纽节点,主要是要平衡好内部的算力供需矛盾,满足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实施需要。

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则是要做好“备份”,利用自身的环境优势、能源优势,为用户规模较大、应用需求强烈的地方提供更充足的算力支持。

并且方案要求,在起步阶段,对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跨区域的国家枢纽节点,原则上布局不超过2个数据中心集群。

对于贵州、 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单一行政区域的国家枢纽节点,原则上布局1个数据中心集群。

这背后也反映出各地在算力需求和基础上的差别。毕竟,“四极”的基础更好,对算力要求也更高,而作为备份的其他地方,起步阶段的要求自然要低一点。

02

当然,虽然定位有差别,但这对于贵州、 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来说,依然是一次重要的机遇。

这不只是形式上的与“四极”并列,更意味着在数据时代、算力时代、新基建时代,经济后发达地区依然可以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找到发展的突破口。

事实上,在全国率先瞄准大数据产业的贵州就是典型的代表。关于这一点,西部菌已经有过多次分析,此次不再赘述。

而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它们在大数据、数字经济上的表现虽然不如贵州那般高调,但也其实早就在行动。

来源:《数据中心产业发展指数(2021年)》

比如,早在2013年,宁夏中卫就开始打造西部云基地;2017年6月,宁夏又出台了《关于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通过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构建宁夏一体化大数据中心。

目前,电子信息产业已被宁夏列入九大重点特色产业。

内蒙古,则在2019年出台了关于推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积极打造算力中心。

如发挥自治区地质结构稳定、气候适宜、电力充足且价格便宜,以及靠近京津、毗邻八省、外接俄蒙便于信息流交汇的优势,继续支持大型企业数据中心建设。

甘肃同样不甘示弱。2020年印发的《甘肃省“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方案(2020—2025年)》提出,到2025年,将通过技术支持、业务指导、产业孵化等方式服务超过1000家企事业单位,部分行业数字化水平达到西北地区领先,数字经济规模总量突破5000亿元,成为西部“上云用数赋智”第一梯队省份。

具体措施包括:争取国家支持建设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西北数据中心集群;建设人工智能“东数西算”产业基地,着力打造赋智引擎——打造西部人工智能超算中心,承接东部地区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企业低延时超算业务需求。

这次能够拿下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说明贵州、甘肃、内蒙古、宁夏此前的一些努力得到了回报。同时,有了国家政策的加持,相关的产业发展,也显得更为乐观。

03

可能有人会觉得,包括贵州在内,它们在大数据时代所扮演的更多是“机房”角色,纯粹是沾环境、能源等方面的光,且带来的实际经济效益有限。这个判断其实只对了一半。

首先,贵州等地无论是发展大数据,还是打造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先天因素确实非常重要。但要看到,这恰恰是在大数据时代,这类欠发达地区的比较优势所在。能够利用好这种比较优势,本身就是一种胜利。

事实上,在很长时间里,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的环境、能源价值,都未得到充分利用和正视。

一个可以作证的细节是,前不久,内蒙古等地提出全面清理关停虚拟币“挖矿”项目。近几年,由于电价低、电力充足等优势,内蒙古等西部省份成了虚拟币“挖矿”的天堂,但这种高能耗项目给当地带来的社会、经济价值其实非常有限。

显然,与其被这样“浪费”,不如将优势充分利用到算力网络枢纽的建设上来,这才是真正的正道。

可以说,在当下的环保时代和数据时代,贵州、内蒙古等地长期被低估的环境和可再生能源优势,其价值正在被重估。

其次,为全国的大数据经济提供算力支持,做数据机房,这种角色所能够获得的经济效益,确实不如“四极”等强应用地区,但是,能够做机房,也意味着这些地区参与到了数据时代的分工之中,同时,也为本地的相关产业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举个简单的例子,发展大数据产业,对于贵州的新型基础设施,就是一种极大的改善。此外,也重新打破了外界对于欠发达地区的封闭想象。

甚至可以说,如果不是看到了在数据时代的比较优势,甘肃提出数字经济规模总量突破5000亿元的目标,是很难想象的。

04

当然,要真正把自身优势在数据时代充分“变现”,国家战略支持是很重要的因素,但最终还是需要后天的努力。

这次实施方案就提到,要避免一哄而上、供需失衡;数据中心集群应注重集约化发展,明确数据中心建设规模、 节能水平、上架率等准入标准,避免盲目投资建设。

这其实是要求各地要树立长远发展思维,提前做好规划,切勿被突如其来的政策利好冲昏头脑。

要知道,像甘肃、宁夏等地,它们的经济基础相对较差,体量也非常小,如果因政策原因而“大跃进”,忽视研发能力的提升和产业配套建设,很有可能最终留下一地鸡毛。

并且,虽然被确认为枢纽节点,但这并不是国家发一个一劳永逸的“帽子”。方案已明确,国家将对这些枢纽节点开展综合发展质量评估。换句话说,它是有考核的。

当然,不管如何,对于西部后发地区来说,这的确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在传统发展格局下,西部内陆地区能够做枢纽的地方屈指可数,而这一次,国家“批量”给予了多个内陆地区建设“枢纽”的资格,这样的机遇,必须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