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27装备空军后,地勤人员叫苦不迭,忙活3小时才能起飞

2021-05-16 10:33:56 兵器次元

苏-27是一款经典的第四代重型战斗机,拥有极为出色的飞行性能、巨大的航程与升级潜力,是上世纪80年代世界上最先进的战斗机之一。不过与苏-27优秀的作战性能相比,苏-27战斗机的可维护性却无法与同时期的西方战斗机相比,甚至不如米格-21这些旧型号战斗机,苏联空军/国土防空军装备苏-27战斗机后,飞行员与地勤人员对这款战斗机的评价两极分化,飞行员对苏-27的性能赞不绝口,地勤人员却面对这款战斗机叫苦不迭。

苏-27的长度超过21米、翼展超过14米、重量接近17吨,尺寸甚至超过许多轻型轰炸机,维护一架苏-27需要至少6名地勤人员,而同时期西方维护一架F-15战斗机只需要2-3人。此外维护苏-27所需的设备、备用零部件占地超过150平方米,各种用途的润滑油、防冻液达到19种,需要氧气车、电源车、氦气车、中环牵引车等几十台保障车辆。按照苏霍伊设计局给出的技术手册,苏-27在起飞前需要进行10个发动机检测项目、使用GURT导弹检测系统对机载武器进行校对,6名地勤人员需要忙活3小时才能让苏-27战斗机完成起飞准备。

此外苏-27使用的AL31发动机、N001雷达都存在故障率高的问题,尤其是AL31发动机,平均大修间隔只有1000小时左右,而且苏-27为了保证机体外形,将发动机齿轮箱设计在发动机舱上面,导致地勤人员维护发动机时只能爬上苏-27的机背,一些细小的零部件很容易掉入发动机舱中。而苏-27战斗机返航后,地勤人员还需要对AL31发动机进行7项检查,苏-27每飞行1小时,会消耗大约2.5吨航空燃油、30公斤高浓度氮气,是苏-15战斗机的3倍。而且苏-27使用了苏联第一代前视红外光电探测系统(IRST),这种精密的光学仪器非常娇贵,地勤人员不得不进行大量的重复性工作,保证前视红外光电探测系统能够随时保持可以状态。

而我们的空军装备苏-27SK/UBK战斗机之后,也很快发现了苏-27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且苏联研发苏-27战斗机时并未考虑出口,因此苏-27设计时只考虑到寒温带部署问题,并未考虑在南方湿热带部署,因此苏-27战斗机一度出现“水土不服”问题,雷达与光电设备故障率更高、零部件损耗速度更快。而空军后来装备的歼-11A、苏-30MKK战斗机,无一例外都存在类似问题,严重限制了部队的战斗力。

后来在研发歼-11B战斗机时,设计人员专门着重优化了战斗机的可维护性,使用集合程度更高的国产检测设备,歼-11B的国产雷达与发动机可靠性也更好,这才达到了让地勤人员满意的状态。而俄罗斯由于经费奇缺,直到苏-35战斗机才完成了这方面的优化设计,比歼-11B晚了差不多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