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鸟被誉为“行走的油包”,天天吃素还长胖,常被捉来熬油

2022-03-04 00:00:00 森罗万象原创

综述

平常我们路过烤鸭店,会看到老板在做烤鸭。做烤鸭过程当中烤鸭会滴落一些油,这可不是老板刷上去的,而是鸭子体内囤积了大量脂肪受热析出来的。怪不得鸭子长得这样胖,想飞飞不动呢。

实际上在大自然中还有一种鸟身上囤积了大量脂肪,别看它这么笨重,这种鸟是会飞的,学名叫作油鸱。

它是一种素食动物,喜欢吃含有油分的果子为此身体长了大量脂肪。这些脂肪并没有成为它的负担,反而起到了很好的保暖效果。

除此之外,在难以找到食物的时候它还可以通过消耗自身脂肪获得能量。

这种鸟在自然界没什么天敌,为此繁衍的数量很多。可惜后来人类看中了它的脂肪并用此烹饪或是做灯油,导致这种鸟数量迅速减少到达濒危的地步。

天生肥胖的油鸱鸟

鸭子的食量巨大且是杂食动物,小鱼小虾等含有脂肪的食物它都喜欢吃。每天鸭子会把摄入的脂肪转化成营养,多余的则被囤积在皮肤下面。

可是这油鸱天生吃素,按理说素食当中不含有多少脂肪啊,那它这一身的脂肪又是如何摄入的呢?

这里就要介绍这种鸟爱吃的三类植物果实,一种是棕榈科的植物、一种是樟科的、还有一种是橄榄科的。这三种植物的果实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富含脂肪,平均脂肪含量能达到50%。

以它们为食也就意味着这种鸟每天会摄入大量的脂肪。于是这些脂肪在体内的代谢也和鸭子一样,有些被转化成营养吸收而多余的就变成了脂肪囤积在体内。

别小看了这身脂肪,对于油鸱鸟可是大有用处的。寒冷的时候脂肪能起到好的保温效果,再加上自身的羽毛它就可以顺利度过寒季。

而在找不到食物的情况下,它就可以消耗身体里囤积的脂肪以此获得营养。从进化的角度来讲,这种鸟属于成功者在野外的生存力极强。

印第安人的油灯

可即便是生存力再强的动物,在人类面前也显得不堪一击。起初印第安人捕食这种鸟进行炖煮的时候,发现锅里面有很多油脂。于是它们就尝试能不能把这种鸟体内的油熬炼出来,用做晚上的油灯呢?

结果熬制出的油点燃之后不但不会冒烟,反而会散发出一股香气。

后来有人试着把这些油用来烹饪食物,吃起来口感还不错。就这样更多的印第安人为了获取灯油与食用油而大肆捕捉油鸱,可怜的鸟儿就这样因为自身的脂肪招来了灭顶之灾。

印第安人对它们身上油脂的利用,可谓是别出心裁。有的会把油脂粘在木板上做成火把,到了庆祝的节日,印第安人就会点着这样的火把翩翩起舞。可是油鸱鸟却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独特的生活习性

油鸱的命运可谓是悲惨的,每天都面临着被捕捉的风险。更为悲惨的是印第安人发现还未长成的油鸱体内含有的油分更多,它们会成群结队的去捕猎那些小鸟。

一旦捉住之后就会把小鸟拆解,除去那些脂肪含量少的组织,把收拾好的东西放在一口大锅中熬煮。不一会儿锅的表面就会浮起一层油,它们把油盛在另一口锅中小火慢煮,蒸干里面的水分这样纯净的油脂就获得了。

在野外假如你要捕获一只会飞的鸟,是有很大难度的。更何况这种鸟的飞行能力较强,想抓住它绝非像抓鸭子那样容易,那么印第安人是如何大量捕获这种鸟的呢?

在长久的观察中印第安人发现这种鸟有着独特的生活习性,就利用其弱点进行捕获。

大多数鸟类都是白天觅食,晚上休息。可是这种鸟却和蝙蝠一样昼伏夜出,晚上这种鸟行动敏捷想要抓它极其困难,到了白天这种鸟只会趴在窝中呼呼大睡。

印第安人便在它熟睡的时候将其捕获。虽然说它们栖息的树较高,但对于善于攀爬的印第安人来说轻而易举。印第安人会悄无声息地爬上它们的鸟窝,之后迅速把它们抓住。

类似于蝙蝠的回声定位

从外观上看,这种鸟并没有猫头鹰似的大眼睛。意味着在漆黑的夜晚它们很难看清前方的路,它们又是如何空中自由飞行而不会撞上树的呢?

起初有科学家推测,这种鸟可能是有着类似于蝙蝠的回声定位结构。飞行之前发出声波,生活遇到障碍物反射到鸟的耳朵中,它就以此来判断前方的障碍物。

后来经过多次实验确定这种鸟用的就是回声定位,与蝙蝠发出超声波不同,这种鸟发出的是人们能听到的声音。

当飞行或是受到惊吓的时候这种鸟就会发出刺耳的声音,科学家建议不要在野外捕捉这种鸟,以免造成耳膜受损。

可是印第安人又怎么会听从科学家的建议呢?他们为了获取足够的油脂,仍然大量捕获着这种可怜的鸟儿。

成为濒危动物

据统计早期这种鸟的数量繁多,根本称不上濒危动物。可是当印第安人发现它能提取油脂后鸟的数量急剧减少,一度成为了保护动物。

还好,后来随着工业与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照明方式发生了改变。再也用不到这种鸟的油脂来点灯了,而烹饪方面则使用了更为廉价的大豆油等代替,它们的数量也逐步得到了恢复。

现在我们到野外也会偶尔看到这种鸟,它们发出的一阵阵独特叫声,仿佛向人类诉说当年它们的悲惨命运。

假如现在的人类像过去那样肆意挥霍大自然资源,那么在未来我们看到的大多数野生动物都将成为标本,希望这一天永远都不会到来。